我国疾控体系将迎系统重塑,5方面22条措施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

最新信息

我国疾控体系将迎系统重塑,5方面22条措施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3-12-27 21:36:00
12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按照“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的总要求,提出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系统重塑疾控体系、全面提升疾控专业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加大组织保障实施力度5方面共22条措施。
  国家疾控局在解读稿中表示,该《意见》的出台,对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推动实现健康中国宏伟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2月27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疾控体系仍面临着医防协同、医防融合不够充分的困境,此次《意见》出台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理顺体制机制,助力改革内容深化,全面提升疾病防控能力。
  原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梁晓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中国在积极地完善疾控体系,要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疾控体系的建设或重塑是非常有必要及合适的。
  梳理相关内容可以看到,为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推动实现健康中国目标,《意见》已经将发展目标阶段性细化,其中提到2030年,将建成以疾控机构和各类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军民融合、防治结合、全社会协同的疾控体系。对此,其实“整体谋划”就是高质量发展,之后可能会有更细节的政策出台,助力区域疾病预防控制能力高质量发展。
  梁晓峰还提到,无论是基层还是国际合作方面,加强人才的培养是关键。此外,在《意见》中还提到传染病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以及监督上的法律、条例,所以后续也需要更清晰地明确疾控机构被授权的边界,这可能也是未来工作的重点及难点。
  疾控体系改革加码
  在12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被讨论通过,强调要整体谋划疾控事业发展、系统重塑疾控体系、全面提升疾控能力,更好发挥疾控事业在国家整体战略中的重要作用。要健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救治等能力建设,健全分级分层分流救治机制,毫不放松抓好当前传染病防控工作。
  实际上,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任务》)中,“健全公共卫生体系”被提出,强调促进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从制度完善、人才队伍建设、评价考核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推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
  上述多项内容也在本次《意见》中得到突出体现,以促进医防协同、医防融合为例,《意见》强调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全面推进医疗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深度协作,建立人才流动、交叉培训、服务融合、信息共享等机制。探索建立疾控监督员制度,在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办医院设立专兼职疾控监督员,接受属地疾控部门业务管理。探索疾控专业人员参与医疗联合体工作,建立社区疾控片区责任制,完善网格化基层疾控网络。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进程一直在推进中。回顾我国疾控体系改革,最早可以追溯至1952年12月中央防疫委员会更名为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之后1953年开始建防疫站。数量增长的同时,防疫站的功能也逐步扩展至疾病预防、应对非传染性疾病和公共卫生重大事件等。
  新冠疫情发生后,改革进程加速。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于2021年5月13日在北京挂牌,被视作是我国公共卫生体系自非典以后的一大变革。随后,2022年2月,国家疾控局“三定方案”公布,此后不同级别的疾控局纷纷挂牌。
  此前,国家疾控局一位领导在一次行业会议上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整体看来,我国疾控体系改革发展历经了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他表示,目前已经形成了完备的国家、省、市、县四级疾控体系和工作网络。但只是挂牌远远不够,只有系统改革疾控体系、全面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才能真正预防下一次疾病大流行。
  《意见》的出台,既有我国疾控事业发展遇到瓶颈的缘故,也有进一步推动疾控体系改革的原因。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国疾控体系在重大疫情防控中经受住了考验,为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但我国疾控事业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亟需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更好发挥疾控事业在国家整体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胡善联也表示,此次《意见》的出台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理顺体制机制,助力改革内容深化,全面提升疾病防控能力。
  系统重塑疾控体系
  “从《意见》内容看,政府正在积极地完善疾控体系,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疾控体系的建设或重塑是非常有必要及合适的。”梁晓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疾病防控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除包含上述总体要求外,《意见》还从系统重塑疾控体系、全面提升疾控专业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加大组织保障实施力度方面共提出22条措施。其中,系统重塑疾控体系更是表现出国家改革的决心。
  系统重塑疾控体系被细分为四条措施,包括强化疾控机构核心职能,强化医疗机构疾控职能,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夯实疾控工作基础。覆盖范围从国家、省、市、县级,再到边境省份疾控中心强化跨境传染病防控合作。
  作为疾控工作的重要主体,医疗机构的职责边界和评审标准被界定得更加清晰。《意见》提出,制定完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清单,将疾控工作履职情况纳入医院等级评审。持续提升传染病医院和综合医院传染病院区的传染病诊疗、监测、检测、培训、科研、应急等能力和水平。2024年底前,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面落实公共卫生或预防保健科室规范化要求,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参照执行。
  不过,梁晓峰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目前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和过去相比越来越复杂,所以也要求监管部门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检测水平,此前监督和检测是分开的,但未来如果要做好监督的话,实验室设备等检测能力需要跟上。另外,公共卫生中的食品问题、营养问题、慢病等问题目前还不属于疾控体系监管,是不同的部门在监管,未来这个方向也值得探讨。
  与此同时,胡善联强调,相较于医疗机构,国家财政对疾控体系的投入占比较小,系统性改革还需要建立稳定投入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疾控人才培养一直面临挑战。上述国家疾控局领导还指出,目前疾控人才队伍增量不足、存量流失,并且面临着防治结合不紧密的难题。
  以往人才培养的短板在《意见》中有了调整举措。一方面,加强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临床医生的疾控技能,如建立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医疗机构临床医生交叉培训制度,探索人员双向流动;加强临床医务人员疾控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和公共卫生人员临床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另一方面,补充疾控机构人员配备,为公立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室配备有相应资质的人员,确保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25%并至少配备1名公共卫生医师。要留住人才,还需要在薪酬制度上下功夫。胡善联指出,《意见》进一步健全人员激励机制,比如按照“两个允许”要求,科学合理确定疾控机构绩效工资水平,更是有望解决疾控从业人员薪酬有待提高的问题。此外,《意见》关于人才队伍建设的举措贯彻了科研和实践并重的理念。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我国疾控体系将迎系统重塑,5方面22条措施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